【匠“芯”谈·第3期】韩峻松:以“人才强企”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编者按
打造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综合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生物芯片产业化基地,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的行业标杆性科技创新型企业,是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成立初期即确立的建设目标。
二十余载,廿岁光阴,一批批杰出的科研工作者和青年才俊在公司(中心)“科研创新、市场导向、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涌现而出、屹立时代潮头,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奋进伟大征程,为攻克技术难题、助力行业发展、促进产业变革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上海生物芯片”微信公众号于本年度上线“匠‘芯’谈”系列访谈栏目,与读者们一道走近身边的“芯片人”,聆听他们的职业故事,解码他们的理想信念,感受SBC企业文化在他们身上所激荡起的澎湃动力。
韩峻松博士,现任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以公司(中心)首批进站博士后的身份入职从事科技研发工作,出站后留任公司(中心)从业至今。
与韩博相约访谈是在一个普通的“魔都”夏日正午,空气潮湿、体感闷热,似乎让人一时很难进入工作状态,但在交流过程中,眼前这位温文尔雅、沉稳内敛的“理科男”在聊起学术专业、人生经历时的盈盈笑意、神采飞扬,还是能够迅速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把谈话者带入一种舒适的沟通语境。本期“匠‘芯’谈”,就请跟随小编一同走近这位中心“同龄人”,听听他对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见解。
“人才是第一资源”
筑牢支撑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石
作为上海生物芯片事业的早期开拓者之一,韩峻松博士的职业生涯长期同公司(中心)的业务变革和拓展历程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最初侧重产品研发生产到逐渐转向技术创新服务,再到确立建构产品研发、技术服务、项目孵化及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主营业务协同体系,在韩博看来,无论公司(中心)的业务架构如何做出调整,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始终都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最紧要关键,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早期我们使用点样仪生产的基因芯片、抗体芯片,使用自有样本库生产的组织芯片,为大学、研究院所及药厂的研发部门所做的大规模筛选工作,得到了业内和市场的高度认可,”韩博称,“在转向测序技术服务的初期我们曾走过了一些弯路,在这期间团队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出现过一定程度的流失,而随着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等技术在近年迎来大发展,我们的人才队伍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和技术所长、进一步深化科研探索的优质契机。”
时代造就机遇,人才则是能够将这种机遇切实转化为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公共效益的决定性要素。“科技创新工作中最核心的一定是要有人才,因此不仅需要通过强化人才培养以促进他们有能力去完成更高质量的工作,更需要通过优化管理理念以支持他们有精力去取得更为尖端的突破。”韩博指出,一个好的团队领导者应当就像是一个好的老师,能够给出思路、指明方向、拓展空间,避免团队中的年轻人在事业探索过程中多走弯路,但绝不是以自己的经验主义思想去禁锢住具有创新性的前瞻思维——而这,也正是韩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所秉持的基本遵循。
“引导勤学善思活用”
向优秀教师学习人才培养技能
谈及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韩峻松博士着重强调了几位老师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读中学那会儿我遇到过不少好老师:记得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教我写作时就指导我要多读书,学会从书籍中汲取养料,对自己写的文章也要做到勤修改,通过反复思考、咀嚼研磨出好的作品;还有一位语文老师则跟我说要学会去观察生活,在落笔前先开展实地探访、做好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另外还有一位数学老师,在教授解题方法时从不只满足于答题的正确与否,他说要将数学看成一门语言,将解题的过程看作是和命题人所作的对话,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拟对策。”
“博士研究期间,我师从著名肿瘤分子生物学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顾健人院士。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几乎无时无刻不是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只要身在研究所,不是在跟团队成员交流研究开展情况,就是在翻阅期刊文献资料,直至年纪很大时老师依旧思维活跃、记忆力惊人,依然能够在学术最前沿取得新的突破。
韩博表示,优秀教师不仅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给予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更是对自己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落实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务必也要做到引导其勤学、善思、活用。”韩博强调,要鼓励团队成员多参与各类展会、学术会议,通过各种渠道更多接触前沿课题和项目,学习先进思想,避免闭门造车;要鼓励大家多读哲学经典和文化著作,拓展视野和思路,提升思想境界,加强系统思维能力;要鼓励大家在压力下不惧挑战、挑头工作,在探索中多花精力,在教训中积累经验,在成绩中总结收获。
“打造学习型团队”
培育支持人才发展的产业生态
韩峻松博士在访谈中指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绝不仅是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因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就更是需要坚持做到与时俱进,方能达成日臻完善。韩博认为,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内提升人才培养效度,致力打造具有较高可持续性的学习型团队;二是对外打破行业发展壁垒,推动培育支持人才发展和成果转化的健康产业生态。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不仅是作为一家企业存在的社会主体,而且还肩负着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历史使命和担当,过去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积累下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技术储备和资金储备,为支持我们更好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在韩博看来,只有推动不断接触更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才能避免团队成员出现专业认知层面的“肤浅”,进而促进提升人才队伍的技术意识和效率意识,在一线实践中培育起更高质量的“工匠精神”。
对于企业内外部人才与技术交流的重要性,韩博也给予了高度肯定。“行业内的多主体发展是具有互补性的,我们不仅不应该回避这种差异,反而更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它,”韩博称,“事实上,这正是现阶段公司(中心)重点推进孵化器建设的出发点之一。”孵化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走出去、引进来”通道,有助于在产业链中连接起更加牢靠的桥梁纽带,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新思路。“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继续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服务机构、国内外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间的交流合作,为高效开发行业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做任何工作都应当力求完善,同时更要懂得如何平衡好各方面的因素。从事科研工作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一步步脚踏实地、不断深化。作为企业科研团队的管理者,要懂得培养人才以发挥其特长的正确方法,切不可局限其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 韩峻松
新闻中心
News Senter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Shanghai Biochip Co., Ltd.
版权所有©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
marketing@shbiochip.com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李冰路151号
技术电话:
4001002131
扫描查看
微信公众号